副刊醫學

濕疹患者五成復發 5 次以上 逾一成被迫辭職

新冠疫情後,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企業對員工的健康狀況和工作表現要求提高,導致慢性病患者在職場中面臨更大的壓力與挑戰。當中,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在香港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慢性病,每 5 人就有 1 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調查揭示濕疹對在職人士的困擾程度
為了解濕疹對患者生活與工作的困擾程度,依迪高市場調查於 2025 年 6 至 7 月份邀請商業機構、團體等,向五年內曾求醫的濕疹在職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了 240 份有效問卷。本次調查發現,有 32.5%的受訪者(78人)在職業上曾遭同事或上司排斥/嘲諷,21.3%(51 人)曾在應徵時因病情被拒錄,有 21.3%的患者(51 人)認為病情影響了升職機會,26.3%((63 人)曾因病情被迫停工,甚至有 11.3%((27 人)最終辭職(另有有 73.8%的患者(177 人)因濕疹導致休息不足,進一步削弱了工作效率與表現。
調查還發現,受訪者認為過往的濕疹治療沒有效果有 96 名(40.0%)。至於曾中止治療的原因,有 42.9%(103人)患者表示因為治療費用過高(。雖然類固醇藥膏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有 72.9%的患者(175 人)曾經使用,但當中僅有 37.7%((66 人)滿意效果。中藥內服或外敷也是常見治療方法(56.7%,136 名患者)曾嘗試,但當中有 49.3%(67 人)不滿意效果。較新型的生物製劑雖有顯著潛力,但僅 12.1%的患者(29 人)能夠使用。部分患者轉向益生菌、魚油補充劑或針灸等替代療法,但有 40.0-53.7%患者不滿意效果。
濕疹患者的病情反覆發作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醫療健康推廣協會會長李泳壕:「有 52.5%((126 人)復發達 5 次或以上。調查亦反映濕疹對於患者經濟影響不少,所以對付濕疹是一場長期戰爭。」

濕疹成因揭密:基因、環境與免疫三重交織的健康難題
註冊西醫林漢先認為,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有研究顯示,濕疹患者經常存在(「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如 Filaggrin 基因變異(,導致皮膚易失水,,對外刺激和和致病菌的抗抗力弱弱。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濕疹病理中的重要致病因子,其分泌的毒力因子正正就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種過敏原(,毒力因子會破壞皮膚屏障,引發炎症反應,加劇濕疹的病程。此外,環境因素 氣候變化、生活壓力、過敏原及某些化學物質也會誘發或加劇濕疹。日常生活上護理是非常重要,首先是保持皮膚濕潤(,每塗抹 無香料保濕劑、選擇一些不含激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成份(VPA-free)的沐浴露和清潔用品另飲食上避免進食失引起過敏食物,弱少壓力等等都是護理上需注意的地方。

患者中斷治療失令病情「惡性循環」
林醫生認為,由於濕疹病人發病時令患者痕癢難當,失導致睡眠質素變差而影響工作表現和收入,造成惡性循環。此外,「長期依賴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可能引致副作用, 皮膚變薄、感染風險增加及心理負擔加重(。」。是次調查顯示,42.9%的患者因治療費用過高不得不中止治療(,而治療的中斷往往導致病情惡化,造成惡性循環。長期濕疹治療需要多方面考量,既要有效性,也要經濟可負擔性,這對慢性病患者尤為重要。對於濕疹的治療,科學家和醫學刺已極力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金黃色葡萄球菌:濕疹病情惡化的關鍵致病因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高一村教授及其團隊近期公佈了一項重要研究,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濕疹病理機制中的核心作用。高教授指出「10-30%的普通人群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帶菌者,但幾乎所有濕疹患者(100%)的患處皮膚都攜帶大量此菌(。當濕疹發作時,皮膚表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量量顯著增加(,與與病情重重程度正 關。」這些細菌通過分泌毒力因子((括毒毒素與)),誘發皮膚炎症反應,導致腫、、癢癢等症狀,進進一步損 皮膚屏障功能。研究還發現,細菌的過度增殖會抑制其他有益菌的生長(,導致皮膚微生失水,,使皮膚更易失水去,分進受到外刺激和(,成成惡性循環。這一機制為濕疹的反覆發作提了了新的解,,也為發發針對性治療提了了重要線索。


患者心聲:濕疹不僅影響健康,更是一場心理與職場的抗爭
ADA 自幾個月大時就已患有濕疹,每月治療費用約 $600 至 $1,000(,需需針針更高達 $8,000 至 $16,000(,對她更造成經濟壓力。病情反覆使她經常請假,影響工作,進因癢癢水眠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她亦因病情無法承受頻繁消毒,使她放棄自己的夢想職業護士(。自加加教授研究後,ADA 一星期內明顯好轉,一個月後不再需要針針,三個月後皮膚恢復 同二十幾歲。有一位患者 Claudia 從出生就患有濕疹,最重重時每月需支付 20,000 港元的注射費用,現在中醫和針灸每月 3,000 至 5,000 港元,也造成負擔。濕疹影響她的專注力和睡眠質量,仍因皮膚狀況受到了注意,讓她感到尷尬和煩擾。Claudia 加加教授研究後, 亦表示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兩位濕疹患者加與教授的研究皮膚得到顯著改善,弱少了對藥物和注射治療的依賴。

創新濕疹治療策略:抗毒力因子藥物的突破性應用
為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帶來的挑戰,高教授的團隊過去十多年專注於毒力因子的調控研究,成功研發了M21(,HR3744 等抗毒力化合物(,能有效抑制毒力因子的表達(,顯著削弱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同時避免傳統抗生素濫用可能引發的抗藥性問題。團隊近期研製出一款植物化合物配方 ANESININ,這一配方不僅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還能進進皮膚屏障的復復與保護,從而為濕疹患者提了多一種無副作用的治療選擇(。這一創新成果為濕疹解決方案的發發奠定了科學基礎,進為患者提了了基於生失調控的新型治療與經濟的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對於濕疹病情反覆發作的患者,這一研究為解決他們的治療困境帶來了新的希望。

日期 2025 年 8 月 17 日(星期日)
主辦機構 醫療健康推廣協會
嘉賓及講者 1. 醫療健康推廣協會會長李泳壕
2. 註冊西醫林漢先
3.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高一村教授
4. 濕疹患者

個人頭像照片

浩楠

Stars-hk 創辦人, 希望建立一個只談專業, 不談八卦的娛樂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