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鄭和船隊》《大理寺畫師》等五部大戲香港啓動 以港產精品開啓影視新篇章


 
8月11日,電視劇《鄭和船隊》《奇衙軼事》;網絡微短劇《大理寺畫師》;電影《民國探案1930》《台島軼事》啓動儀式在香港舉辦。中國香港青年導演王英德攜項目推薦官、香港演員黃榕,製片人王賽賽亮相,亞洲小姐薛影儀、亞洲小姐林海茵、藝人陳鎧潼、TVB陳懿霏、藝人林凱莉、藝人孫佩儀、香港網紅 Barbie芭比到場助陣,共同拉開這場橫跨古裝探案、民國懸疑、愛國抗日與航海史詩的多元創作序幕。
 

 
多元題材創新,五部大戲勾勒影視新圖景
 
此次啓動的五部影視作品橫跨古今,在題材與表達上均做出突破性探索。中國香港青年導演王英德重點介紹了古代傳奇劇《鄭和船隊》。他表示這是首次以電視劇形式全景呈現航海史詩,主創為此去雲南晉寧縣,江蘇南京、蘇州、太倉挖掘史料,劇本創作歷時6年,不僅還原鄭和七下西洋的恢弘場景,更通過“厚往薄來”的外交智慧與錫蘭危機等歷史事件,呼應“一帶一路”,展現中華文明的包容與魄力。他透露,電視劇《鄭和船隊》總投資30億元,其中15億用於拍攝,15億將在福建長樂打造鄭和主題公園,綜合打造鄭和文旅大IP。目前,電視劇《鄭和船隊》已經啓動,演員來自上海、香港等地,其中男主角和四位女性角色都已選定,將於11月18日在福建長樂,該劇新聞發佈會上揭曉。
 
此外,古裝探案微短劇《大理寺畫師》以“畫技破案”為核心亮點,將現代美術專業知識與古代刑偵結合,講述穿越而來的美術生程憶青憑借人像復原技能破解“枯屍復活”“狐妖娶親”等奇案的故事,其“冷面狼犬×狡黠狐狸”的主角反差設定,既強化了探案時的戲劇張力,又通過“小虐大甜”的互動模式增添情感溫度,而單元案件與宰相權謀的環環相扣,更讓作品在懸疑之外兼具家國情懷。古裝喜劇《奇衙軼事》則以荒誕筆法解構官場生態,商人謝時被迫接任“被詛咒”的縣令後,聯合江湖義士整頓吏治的逆襲敘事,既用單元案件揭露腐敗亂象,又以黑色幽默傳遞公平正義的內核,形成獨特的諷刺美學。
 
電影《民國探案1930》則將推理舞台置於1930年代的上海,圍繞剽竊指控引發的連環命案,通過偵探霍桑的抽絲剝繭,在縝密邏輯與多重反轉中剖開複雜人性與社會病灶,民國風情與硬核推理的結合凸顯時代質感。電影《台島軼事》聚焦1895年台灣軍民抗日史,以清軍將領陳清與民間藝人鐵虎的抗爭歷程為主線,用悲壯敘事還原“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的民族氣節,歷史厚重感與愛國情懷交織。
 
五部作品雖題材迥異,但均在類型創新中融入文化深度,彰顯了主創團隊的創作格局。王英德表示:“《大理寺畫師》要在15分鐘內用‘畫像驅動敘事’抓住觀眾,《鄭和船隊》則以史詩感還原歷史厚度,不同題材要找到各自的敘事語法,但核心都是傳遞中華文明的價值觀。”
 
共話港產機遇,聚焦影視融合與文化傳承
 
項目啓動儀式上,青年製片人王賽賽深入分享了創作理念與行業思考。談及為何選擇香港作為項目啓動地,她表示香港中西交融的文化基因蘊藏著豐富創作素材,團隊計劃立足香港,挖掘城市記憶與人文故事,開發以香港社會為背景,兼具港味與國際視野的電視劇、電影及微短劇。“我們希望通過《大理寺畫師》等項目探索港產微短劇的精品化路徑,讓地域文化成為內容創新的源頭活水”。談到微短劇創作挑戰,王賽賽坦言短時長內的邏輯嚴謹性是最大考驗,“比如‘畫技破案’的每個細節都要經美術、刑偵專家雙重論證,丹娜團隊設計的服化道不僅要美觀,更要符合歷史邏輯與探案需求”。她表示文化使命應體現在影視作品表達中:“《鄭和船隊》的外交智慧、《台島軼事》的民族精神,都是要讓觀眾在看故事時深刻感受文化力量。”
 
作為五部大戲的推薦官,香港演員黃榕盛贊這些作品是五把“創新鑰匙”,以“創新設定+精品製作”為核心,解鎖不同的視聽盛宴。她形象地指出,《大理寺畫師》這類微短劇如同“匕首”,精准刺中觀眾碎片時間的娛樂需求;而《民國探案1930》等電影則如“工筆畫”,需沈浸細品其時代厚度,但核心都是“讓觀眾相信故事”。她強調這些作品不僅特色鮮明、精彩好看,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根脈(如民族氣節、中華智慧)。她表示:“好作品,好故事,永遠值得被看見”。現場助陣的亞洲小姐薛影儀、亞洲小姐林海茵、藝人陳鎧潼、TVB陳懿霏、藝人林凱莉、藝人孫佩儀、香港網紅大V Barbie芭比也紛紛表示,期待這些作品能推動香港影視的多元化發展,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活動最後,中國香港青年導演王英德、項目推薦官黃榕、製片人王賽賽共同打開捲軸,自此五部大戲將陸續投入拍攝,開啓港產影視發展新篇章。正如王英德所言:“好的作品既要扎根本土,也要放眼世界,這是港產影視的突圍方向,也是我們的創作初心。”


個人頭像照片

浩楠

Stars-hk 創辦人, 希望建立一個只談專業, 不談八卦的娛樂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