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城財經台主辦的《香港保險業論壇》暨《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香港及澳門》於5月19日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盛大舉行。今年《香港保險業論壇》以「北上養老」為主題,邀請業界領袖及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如何響應國家政策,發掘跨境養老服務的發展潛力與商機,為香港保險業開拓嶄新市場空間。

活動已經踏入第七屆。本屆典禮榮幸邀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 GBS, JP擔任主禮嘉賓並致開幕辭。現場雲集政商界重量級人士、保險業領軍人物、專業學者及業界代表,場面隆重熱烈,充分展現活動的專業權威性與行業影響力。

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先生致歡迎詞表示,感謝保險同業為保障市民的財富及健康付出努力。伴隨人口老化及養老護老需求的增長,個人財務及社會保障系統同時面臨考驗,跨境養老是紓緩途徑之一,發展過程各多方面都值得保險同業探討。保險業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絶的動力貢獻良多。為此,新城財經台主辦「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 – 香港及澳門」,邀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及選出表現優秀的得獎企業及保險代理,嘉許他們對行業,以至於對社會的貢獻。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 GBS, JP許正宇致辭時表示,據政府統計處發布的通常留港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數字,24年內在廣東省累計逗留一半時間,又或者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人數約有53萬7200人,當中五分之一,即是近10萬9萬9千人,為65歲或以上人士,由此可見銀髮市場有龐大潛力的發展。

為助保險界把握此機遇,同時滿足長者需要,保監局近年積極鼓勵業界推出結合大灣區優質養老服務的創新產品,亦推動內地具備結合保險及養老服務能力 經驗的大型集團在落戶香港,希望業界代表能夠繼續與相關機構合作。
他又指,若要達成保險機遇全方位此目標,香港的眼光要更寬廣,香港保險的密度已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全球十大保險企業中有六家已在香港經營業務,故香港對於任何企業,包括保險業,均是具穩定性的營商地點,近年國際稅務和監管的發展,很多離岸的註冊企業的合規負擔日益加深。
因為此趨勢,政府亦於早前向立法會動議修例,以回應保險業界對於遷冊公司回香港的需求,並於上周已順利獲立法會通過,這是業界有所訴求,政府也有所應的具體指標。
隨後主辦單位代表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先生、新城廣播有限公司首席營運總監馬浚偉先生與一眾嘉賓進行啟動儀式,為典禮揭開序幕,嘉賓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先生, GBS, JP;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先生;行政會議成員/保險業監管局 首任主席 鄭慕智博士, GBM, GBS, JP;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壽險行業規管與發展關注組始創召集人 容永祺先生GBS, SBS, MH, JP;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先生;保險業監管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先生。
隨著公司遷冊制度在本周5月23日成立生效之後,在外地成立的公司屆時可以保留其法人團體公司身份,同時間將註冊地轉移回港,該遷冊安排的制度,既可以確保其業務的延續性,同時是受惠於香港開放高效的企業管治制度、簡單的稅制,以及國際級的專業服務,令這些企業更易進入內地與亞洲地區這個蓬勃的經濟體。
他亦鼓勵在外地成立的保險公司,尤其各位專家或行家,各自的工作單位若主要業務在香港的公司,好好善用該機制遷冊回來香港,而應對在外營商環境不利的因素,並且用足用好 我們香港的企業管治制度、法治、稅制,以及專業服務上的優勢 。
《香港保險業論壇》由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先生主持,講者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先生、保險業監管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先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壽險行業規管與發展關注組始創召集人容永祺先生,GBS, SBS, MH, JP、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博士。
多位業界專家及政府部門代表,就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及跨境養老解決方案展開深入討論。立法會議員陳沛良先生主持論壇,指出香港65歲以上長者由2024年172萬,至2046年將有274萬人,約每2.7人中有一名長者,養老安排成為社會迫切議題。基層長者可依賴政府計劃,但中產階層如何規劃退休生活成為難點。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回應稱,現有安老服務無資產門檻,但跨境養老需解決「現金流與服務匹配」問題,例如香港強積金一筆過支付與內地按月收費安老院的矛盾。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壽險行業規管與發展關注組始創召集人容永祺先生,GBS, SBS, MH, JP表示,大灣區養老成本低、生活舒適,但醫療保障是關鍵需求。他建議香港保險公司與內地養老社區、醫療機構合作,設計跨境產品,例如「年金+優先入住權」組合,或分段醫療保險即65歲前按香港的醫療通脹、醫療成本作基礎,65歲後轉為大灣區的醫療成本和醫療通脹為基礎方案。
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指出,內地醫療在成本、時效上具優勢,如廣東省統一醫保定價,病床數全世界最多,每千人口有7.3張,高於香港4至5張。他建議兩地推動醫療標準對接,尤其在牙科、眼科等領域已達國際水平,而腫瘤科等仍是香港強項。
保險業監管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先生強調,跨境養老產品需符合「公平待客」原則,建議消費者實地考察養老社區。他又指,局方正研究引入新型養老社區概念,結合保險產品,例如輕資產合作(第三方機構)或重資產垂直整合(保險公司自營)。
至於《大灣區保險業大獎2025–香港及澳門》頒獎典禮,今年共頒發21個企業獎、2個個人奬,以嘉許表現優秀的保險機構、保險產品和保險從業員,為大灣區民眾提供客觀且具公信力的參考指標。評審團按參賽者和服務產品的「主要市場及產品策略」、「市場反饋」和「未來發展潛力」三大準則進行評分。
至於《大灣區從業員大獎》(個人獎) 則由 2名表現優秀的保險業精英,在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他們分別奪得「非凡保險家族大獎」及「傑出保險總監大獎」。以表揚他們在客戶服務、操守及業績的優秀表現,大大提升了公眾對保險從業員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