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路嘉欣、王宏元、黃人傑讀劇演出真摰動人 導演林奕華穿針引線讓觀眾感受「關於時間的經驗」

「非常林奕華」最新作品《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根據Nick Payne 劇作Constellations 發展而成5場與林奕華相約的講述展演,由台灣演員路嘉欣、王宏元與黃人傑一同來港演出,在5月1日正式於荃灣大會堂首演!改編自英國得獎劇作《Constellations》,一連10場 (及加開一場) 將會以前後兩輪分別演出5次不同時空的內容,採取「講述展演」的形式,結合了劇本分析、讀劇演出、與觀眾互動,由展演主講人兼導演林奕華邀請觀眾走入一個融合愛情與量子物理平行宇宙的時空,感受每個選擇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

從去年11月於台中歌劇院凸凸廳舉行的林奕華戲劇工作坊《台中台.戲中戲》開始孕育,經歷今年2月香港大學《聊天節》的三天公開綵排,3月再度回到凸凸廳舉行工作坊,終於進化成目前香港版本的《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根據Nick Payne 劇作Constellations 發展而成5場與林奕華相約的講述展演。荃灣大會堂展覽館的空間變身成為這次作品的展示場地,讓約50名觀眾與演出者之間有了相對親密的互動。5月1日首場演出定為「A時空:她說版」,展演主講人林奕華以「你看看手機內去年5月1日的照片就可以回到過去」為開場白,與觀眾打開話題,也延伸到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更預告了每晚的座位編排都不一樣,並講述了《我在那時錯過了你》為Marianne 與Roland 兩個人物的故事。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將《Constellations》原著劇本非線性、場景重複卻又有不同發展的50場戲,分拆重組成5次演出,分別演繹出了A、B、C、D、E五種「時空」:A、B、C、D四個時空,是從原著的50場戲當中,抽取出關鍵的9

場戲,情節包含了現代愛情故事裡的通俗橋段,搭訕、一夜情、聊宇宙(談工作與興趣)、出軌、重逢、求婚、生病、安樂死、到生死離別的戲份。E時空則是接近原作的搬演,由三位演員同場互換對戲。這個處理不僅把原本非線性的劇本還原成為一個線性的敘事,更分開了男主角Roland與女主角Marianne的兩重視角,更特別的是,林奕華將路嘉欣、黃人傑、王宏元3位演員,用不同的組合搭配,使得觀眾即使在線性的敘事當中,經過一場又一場的演繹,更加看見劇中所談的「平行時空」,同一對情侶、同一個情節、不同視角、不同樣貌。

除了將《Constellations》的劇本拆解重組交給3位演員演繹,《我在那時錯過了你》亦安排了演員時而兩人同時坐著面對觀眾讀演劇情,時而一位演員透過投映的影像與另一演員演對手戲,又或者是邀請觀眾離開座位,圍繞在攝影機所拍攝的一個「框內」,演員在框內演出9場戲的內容,與此同時,另外一邊的牆上,卻看見攝影機的鏡頭捕捉並同步創造了與現場不同的詮釋影像,一方面彷彿將以往劇場裡屬於創作的「秘方」揭露,一方面更啟發觀眾在現實當中以多角度的方式觀看,便能將自我從困境當中解放。

而《我在那時錯過了你》的每場戲之間,展演主講人林奕華都會擔任「中間人」的角色,在把親眾從劇情中暫時抽離,騰出空檔去思考角色、對白與劇本的巧妙動人之處。林奕華既向觀眾提問不同問題,也會與演員討論。首場演出中,有觀眾被導演林奕華要求即場示範如何搭訕男主角;有觀眾被安排試讀男主角的一段對白;也有觀眾被問到以前求婚的過程;林奕華更要求全場觀眾起來轉換到另一個座位,從另一個位置去繼續看、參與以至感受這個展演。

林奕華亦由衷分享了自己是一個怎樣的劇場導演:「作為一個導演,我很想分享的是,導演是盡量讓演員去感受劇本裡的每一樣東西,所以我花最多的時間的是用各種方法喚起他們對這個劇本的感受。到演出的時候,最好是演員能按著感覺走,所以若想演員的感覺到位,並不是只是跟他們『講戲』,更多的情況是可以引發他的想像。我認為演員跟觀眾就是在不同的事情上,透過想像,有了比語言和文字更深層的溝通。」而最後,林奕華以一句話總結《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希望大家視這個作品不是一齣戲,而是一次關於時間的經驗。」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根據Nick Payne 劇作Constellations 發展而成5場與林奕華相約的講述展演一共10場門票全部售罄!加開唯一一場尚餘少量門票,詳情如下:

作品名稱: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根據Nick Payne 劇作Constellations 發展而成5場與林奕華相約的講述展演 (E時空:「她與他的平行對話版」)

地點: 荃灣大會堂展覽館

日期: 2025年5月5日

時間: 晚上7:30

票價: $200 / 學生長者優惠價 $150

語言: 普通話演出;部份內容設中文字幕

演出時長: 約12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演出網頁: https://www.eldt.org/constellationshk

購票平台︰ https://art-mate.net/doc/82820

● 主辦方會為活動進行攝錄,所拍/錄的相片及影像或作公開展示和宣傳用途,而相片或影像中參加者的肖像權乃歸主辦方所有。若所選用的相片或影像涉及參加者的肖像,將不另行通知。

● 是次演出不設劃位,遲到者需跟從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時間方可進場。

● 觀眾有機會需要在荃灣大會堂展覽館室內走動,請穿著輕便服飾及避免攜帶大型物品。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 #Constellations #梁祝的一年 #番外篇 #你願意和我做同學嗎

故事簡介:平行時空窺見角色生命中的多種可能性

《我在那時錯過了你》(Constellations)的故事劇情講述男主角羅蘭(Roland)是一位對蜂蜜頗有心得的養蜂人,女主角瑪麗安(Marianne)則是一位正在研究多重宇宙的物理學家。兩人的職業背景截然不同,羅蘭專注實務的養蜂細節,而瑪麗安則探索宇宙的宏觀物理學,這種差異為他們的關係增添了豐富的層次和深度;然而,在截然不同的專業背景裡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時下常說的MBTI裡面的「I」人(內向者),也是所謂的「書呆子(Nerd)」――這兩位「專家」如何一同走入他們都不擅長的親密關係中呢?

女主角瑪麗安所研究的量子力學、平行宇宙等概念在劇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它既塑造了瑪麗安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也成為了整個劇本的結構。劇作探討了在不同的宇宙中,羅蘭和瑪麗安的關係如何因微小的選擇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是重複還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錯誤,還是一個錯過呢?這種多重時空的設定,讓觀眾不只是看到一齣戲,而是沉浸在兩個人一連串的「選擇」之中,看見「控制」的不可能,也看見「接受」的無限可能。

跨時空的梁祝對話:延續十年創作精神

從2014年《梁祝的繼承者們》,到《A.I.時代與梁祝的繼承者們》,再到《我在那時錯過了你》,林奕華以「平行時空」為概念,將經典故事與當代劇作交錯――《梁祝的繼承者們》的祝英台(路嘉欣飾)、梁山伯(王宏元和黃人傑分飾),來到了另一個星球、另一段時空,以另一種身份,在Nick Payne的劇作《Constellations》中再續前緣,活出另一種《梁祝》的「遺憾」。

當《梁祝的繼承者們》的梁與祝和Nick Payne的劇作《Constellations》平行宇宙裡的一對戀人並置,祝英台與梁山伯化身為現代版的情感符號,再次探問「遺憾」是否只能是唯一句號?不如預期的現實,是否就是唯一選擇?化蝶與量子力學,美術館裡的祝英台為梁山伯畫的一幅肖像畫,與女主角瑪麗安告訴男主角羅蘭說「你會擁有我們全部的時間」,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賦予經典以全新的生命力與當代意義。

創作團隊

導演/展演主講人:林奕華

原著劇目:Constellations

編劇:尼克.佩恩(Nick Payne)

翻譯:徐硯美、路嘉欣、王宏元、劉崴瑒

演出:路嘉欣、王宏元、黃人傑

影像創作:何定偉、吳嘉彥

創作統籌:羅熙彥

導演助理:洪婉禎

戲劇構作:徐硯美

製作總監:曾以德

舞台監督:鍾濠全、呂懌之

監製:黎肇輝

副監製:嚴壽山

宣傳:許為民

項目經理:黎尚明

節目行政:王舒萱

實習生:楊楚涵

主視覺藝術指導:郭家賜

主視覺攝影:林峻永

平面設計:郭健超

關於劇團 非常林奕華

一九九一年創團,至今七十多部的劇場作品,無一不是在反映,探討時代與社會,倫理道德與價值觀急速變化,以至受到異化之下,現代人如何面對,如何反思,如何群聚,如何自處。每創作一部戲劇作品,都是帶來一位新朋友,與觀眾共同建構超越地域、文化、性別、年齡限制的情誼。

非常林奕華為香港藝術發展局「優秀藝團計劃」資助團體。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網頁: www.eldt.org

Facebook: @eldt.hk

Instagram: @eldthk

個人頭像照片

浩楠

Stars-hk 創辦人, 希望建立一個只談專業, 不談八卦的娛樂資訊網站。